小学日记五年级日记

隐身在语文中的数学美 - 数学日记1400字

本文已影响 6.97K人  木头人

我非常喜欢上数学课,哪怕是解奥数题,我也觉得比上其他课有意思。因为我不爱背书、担心默写,所以就有那么点偏科。直到我有了新的发现,才恍然大悟。

隐身在语文中的数学美 - 数学日记1400字

语文和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会有着奇妙的联系吗?学文科毕业的爸爸告诉我: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,而数学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,殊途而同归。我一知半解,他就耐心的以我学习过的语文课本里面的知识启发我。我将信将疑地把1—5年级学习过的语文书、语文辅导资料内容按照下面的要求一一归类,还真有惊喜的发现:语文课本里隐含着数学美!

1、成语中的数学趣味

中国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,请看:

40÷6 = ?

谜底是“陆续不断”。它就同循环小数挂上了钩。而且读数字,还能猜成语谜语,请看:

12345609(七零八落);1256789(丢三落四);1 2 3(接二连三)

333555(三五成群);3.5(不三不四);9寸 1寸=1尺(得寸进尺)

成语中的数学知识还有呢,如:接二连三、五谷丰登、七窍生烟等等。想一想这些成语中的数字有什么秘密呢?噢,原来“二、三、五、七”这些数都是质数,那么,下面这些成语呢?

一刀两断、一波三折、一言九鼎、一目十行、一呼百应、一发千钧、三心二意、四分五裂、五颜六色、七上八下、九牛二虎、十拿九稳。细心的你发现了吗:每个成语中的两个数字都是互为质数。而且这些成语中包含了形成互质数的两种特殊情况:

第一,与其它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;

第二,连续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。

在成语中,还可以找到百分数的身影呢:十拿九稳表示(90)%;百里挑一表示(1)%;百发百中表示(100)%;九死一生表示死的可能性是(90)%,生的可能性是(10)%;大海捞针表示找到某种东西的可能性为(100)%不可能。

2、诗歌里的数学妙不可言

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,可是数学知识也可以走进诗歌,能情趣盎然。比如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,楼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”宋代诗人邵康的这首描写乡景象的诗歌,有一半是用数字写出来的,文学美表现在数字的和谐排列之中。

还有这样一首小诗,你们一定不陌生吧:一片两片三四片,五片六片七八片,九片十片十一片,飞入草丛都不见。瞧,平淡无味的数字,也能很美。

把数字写入诗歌能起到对比效果,比如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”,“千里”表示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,“一日”说明时间很短,两者对比,又写出了船的迅速,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喜悦兴奋之情。古诗里常用一些数字构成含义深刻、发人深思的名句。如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告诫我们努力攀登。

3、语文中的数学趣题

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给一幅《百鸟归巢图》题了这样一首诗:“归来一只复一只,三四五六七八只。凤凰何少鸟何多,啄尽人间千万名。”这也暗含了一道数学题:“一百只鸟”在哪里呢?

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,然后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,就会发现:1+1+3×4+5×6+7×8=100。噢,这就是苏轼的那一百只鸟!

在爸爸的指导下,我还找到了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的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,叫“百羊问题”。诗歌是这样写的:

甲赶羊群逐草茂,乙拽一羊随其后,

戏问甲及一百否?甲云所说无差谬,

所得这般一群凑,再添半群小半群,

得你一只来方凑,玄机奥妙谁猜透?

意思是: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。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,并问牧羊人:“你的这群羊有100 只吗?”牧羊人说:“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, 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/4群,连同你这一只羊,就刚好满100只。”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?

这道题的解是:

(100-1)÷(1+1+1/2+1/4)=36只

其实,不仅成语中、古诗中有数学,在对联中也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题。

上联是: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;下联是: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。

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,“花甲重开”就是两个六十岁,三七岁月是二十一岁,即60×2+3×7=141(岁);下联中的“古稀”是七十岁,“古稀双庆”就是两个七十岁,“一度春秋”就是一年,即70×2+1=141(岁)。

小结论

这些事例,告诉我,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,学习中。语文课本中隐含数学道理。数学有像语文那样的艺术美,只要细心发现,善于动脑,就会从中体会到数字的妙趣横生。喜欢数学的同时,也爱上语文吧!

上一篇 下一篇

猜你喜欢

热点阅读

最新文章